股市:快去请保险资金!
前两天,中央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》。这份方案的重点在于引导商业保险资金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、企(职)业年金基金、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的力度。
其中,有几个关键要点值得我们关注。首先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在 A 股投资的比例与稳定性。方案旨在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在现有基础上,增加对 A 股(包括权益类基金)的投资规模,并提高实际投资比例。那么具体该如何进行投资呢?证监会主席吴清对此作出了说明,对于商业保险资金,力争让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 2025 年起,将每年新增保费的 30% 用于投资 A 股。
30% 这个比例意味着什么?不妨通过具体数据来分析一下。根据中国人寿 2023 年年报数据进行静态测算,其保费收入为 6414 亿元,退保、赔付、费用等各类支出约占保费收入的 50% 左右。按照新增保费轧差的 30% 来计算,中国人寿需要新增配置到 A 股的资金约为 941 亿元。
如果以国有五家大型寿险公司,即中国人寿、中国人保、中国太保、中国太平、新华保险来看,2023 年它们的保费收入总和达到 1.3 万亿元,参考中国人寿的支出占比数据,这几家公司新增投资 A 股的资金预计在 2000 亿元左右。
再将范围扩大到全行业,截至 2024 年 11 月,寿险行业保费收入达到 4.05 万亿元,赔付支出为 1.2 万亿元。假设 2025 年寿险行业保费收入为 4.2 万亿元,退保、赔付、费用等支出为 2 万亿元,经计算可知,2025 年将有超过 6500 亿元的资金投资 A 股。
其次,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。在考核中,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 30%,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 60%。回顾 2023 年 10 月,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中,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里的 “净资产收益率” 考核分为 “当年” 和 “近三年” 两部分,这两项各占 50% 的权重。可以明显看出,如今长周期指标的权重显著上升。
这样的举措,主要是为了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,更加注重长期投资收益。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,不仅是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,更是险企实现稳健运营、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。随着长端利率持续下行,险资在固收投资方面的收益难以覆盖负债端成本,增加权益类投资,优化资产配置结构,有助于提升险企整体的投资收益水平,减轻利差损的压力。
鼓励险资长期投资股市的意愿无疑是值得肯定的,但目前要实现政策目标仍存在一些阻碍。在进一步鼓励保险资金支持股市长期投资的具体举措上,还可以继续完善。比如,可以从偿付能力规则方面出台相关政策,降低长期配置的股票资产的资本占用系数,或者采用与持有期限或考核期限挂钩的风险系数,以此更好地引导保险资金增配股票并拉长持有周期。
#商业保险#

首页